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立界限?
提问于 2021-01-18 04:50
和孩子做有效约定。口头约定和书面约定的区别就是前者比较随意,后者体现契约精神,让孩子更有责任感,更方便监督执行。所以,书面约定更可能是可持续执行的有效约定。
前一天跟小宝有关看两集关电视的事情发生后,今天我决心践行一下新学的正面管教工具:有效约定。这天小宝自己在玩,没有要求看电视,也算个进步。我把他叫出来说:“小宝,昨天我们俩为了关不关电视,争了那么半天,好不好?”小宝答不好。“那我们来开个两人会议,做一个有关如何看电视的约定,好不好?”小宝很兴奋地点点头。还没等我开口,小宝就要求在我拿的要写约定的纸上画电视机,他画了电视,又画了沙发,还有小人代表他,还有妈妈。我问他每天需要看多长时间电视,他答5分钟,我们在外面玩时,我经常在他不肯回家时跟他约定5分钟闹铃响后就回家,所以他大概对5分钟有点概念,先写上每天看电视5分钟。然后问他早上能不能看电视,他说不能,看他现在情绪好的时候都很清醒,可是平时偶尔会在起床时候提要求早上看电视,所以要约定看电视的时间,他说每天晚上从幼儿园回家后可以看。接着讨论5分钟时间到了,如果一集没有看完怎么办。没想到小宝直接说:“那就看看这集是不是快完了,如果快完了,就看完,如果还有很多,就等到第二天再看!”这也是平时我们用过的方法,他这么快说出来,我也觉得小孩子真的是你教他什么,他就依葫芦画瓢啊!这个有关看电视的“有效约定”算做完了。
为了更好的执行,我把这个有效约定拿给爸爸看,让他辅助监督执行。结果爸爸一看就说:
“5分钟不行,太短了,他肯定不干,没法执行!”虽然在刚才跟小宝商量的时候他说5分钟,我觉得有点短,但是考虑到是他的建议,所以就同意了,而且希望是他对5分钟有点概念。爸爸这么一说,我觉得也对,就出来跟小宝商量:“5分钟可能时间太短了,爸爸建议延长一下,你看15分钟可以吗?”一般动画片一集就三五分钟,十五分钟应该可以看一两集了。小宝同意了,于是直接改成15分钟。三个人达成一致,我把“有效约定”贴在电视机旁边的白板上,方便监督执行。


2019-04-17 16:04:59
因为爱你,所以要和你分离
家庭是培养自我界限的起点。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从共生状态转向独立分离,也由此构建自我认同和行动力量。在和父母的界限不分明的早期,父母精心呵护婴儿的各种需求。婴儿觉得自己的需求都有外部响应。这种情况下,他会把父母的力量看成是自己的力量,甚至产生自己无所不能的夸大感觉。然而,这种理想化的全能感是无法持久的。当父母有意无意忽视了婴儿的需求,他会产生深深的失望和破灭感,这种失落的情绪连同相关记忆,会促使他早期全能自我的崩塌。他的自我不再无所不包,而是退缩到自己稚嫩的身体上。此时此刻,他真切感到自己的弱小和孤独,甚而产生了最初的抑郁情绪。不过,这种挫折感也是一个契机,帮助孩子构建真实坚韧的自我。孩子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也能更客观地看待挫折、容忍不适。这样,自我就可获得更多的养料,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这样,自我的“大树”也可以顺利地成长起来,丰富自己的“枝”(理性)和“叶”(情感)。
家庭生活是个性发展的基石。孩子从家庭中收获安全感和信心,开始探索世界的初步尝试。如果有挫折,他们可以退回家庭寻找庇护。但更多时候,他们勾画和实验自己的梦想。他们一点点成熟,一点点长大,最终成为独立和完整的成人。然而,如果这个过程中,家庭无法把握安全庇护和鼓励探索的度,孩子的心理发展会出现波折失衡。有时候,对家庭成员的认同过分强烈,也会让个体承受过多他人的感受和期望。这让他的自我界限出现侵扰,他也无法摆脱家庭的束缚真正独立。
在孩子自我界限构建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孩子以下部分界限。
1.我的东西我做主
比如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主人方式哥哥,做客方是弟弟,哥哥的妈妈就非常热情的招呼人家玩玩具,这个时候,就会看到哥哥冲出来说不给。
妈妈的行为就是非常典型的侵犯了孩子的内在界限,没有尊重到孩子是自己物品的主人,妈妈在慷他人之慨。所以,要尊重孩子,玩玩具要经过哥哥本人的同意。这个时候,弟弟向哥哥借玩具玩,哥哥总会非常慷慨的说好。事实上,没有真的小气的孩子,前提是我需要先宣誓我的***,这个玩具的主人是我,你需要尊重到我。
2.我的地盘是我的
比如小客人到主人家做客,哪些东西是我可以和你共享,哪些是我的私人物品,在这个地盘上,规则由我来制定,这个是客随主变的规则,很多时候妈妈会打断孩子构建“我的地盘是我的”的概念。久而久之,会导致很多孩子没有力量去拒绝别人的侵犯。
3.我的身体是我的
如果孩子从小,自己的所有物都不被尊重的情况,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身体被入侵也没有力量拒绝。很多中国家长对于孩子的身体非常不知道构建一个界限。比如中国的传统父母,让孩子在公开场合穿开裆裤,也有很多家长会让非常小的孩子在街边随便找一个地方进行小便大便的情况。这些行为虽然在中国人的文化里是可以接受,但是事实上这些行为没有尊重到孩子的身体。尤其是女孩子,如果身体没有被尊重,从小没有构建身体是你的私有物的概念,那长大遇到一些侵犯身体越界的行为,就会有一种没有力量拒绝的感觉。
4.我的思想是我的
也就是,孩子要学会对自己的想法负责,要去检视我的这个想法是否正确,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客观。同时,我也不能轻易的受到别人思想的干扰,不是人云亦云,所有人说对我就要赞同,我有我独立思考的权利。
5.我的情绪是我的
我的情绪我做主,我拥有我情绪的绝对控制权,同时别人的情绪也不能强加于我。所以,我不需要因为他在生气,尤其是对方在生我的气,而我需要有所改变,所以我不被所有情绪威胁。